没有账号?3秒注册
渴望

jie456

2009/11/14 22:50:21LV.工兵
(写给我的外公和我那郁郁不得志的舅舅,写给普天之下那爱着我们的亲人,朋友,相识的人)

——相伴人间万家灯火,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过去未来共斟酌。
                      (一)
   
    从两岁起,我就呆在外公家,直至我五岁半回家上小学。
  
   
    从两岁起,我就开始听《渴望》,先是外公吹的竹笛,后来外公哮喘加重,便改拉二胡,直至我十八岁背井离乡远去山城重庆求学。
  
  
  外公个头不高,瘦瘦的,当过生产队队长,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斗过地主,干过抽水机工。外公心地善良,妈妈曾对我说,斗地主时外公经常帮着他们说好话,能放过就放过去:虽然这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得饶人处且饶人”,妈妈经常这样教导我。再后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外公和外婆开始帮人做红砖坯,一块砖坯大概一分二三厘左右吧。顶者炎炎烈日,我也曾帮着去垒过砖坯,那时我也不过四五岁的光景。
  
 
  那时舅舅正上高中,在学校住宿,大姨二姨出嫁了,小姨也在外边做事,空空荡荡四间祖传小屋便只有我,外公,外婆三人。一到晚上,我就像小猫一样蜷缩在外婆身边,睁着大眼睛傻乎乎的盯着天花板,静静的听外公吹竹笛。那会儿《渴望》正在热播,外公每天必吹的也是毛阿敏唱的这首主题曲。先是一段低沉、幽怨的长音缓缓飘起,中间夹杂着些许颤音,有如蜻蜓点水,幼小的心随着微微颤动;就着缓慢的节拍,清晰的吐音渐渐弱下去,缓缓慢下去,宛如以往傍晚时归家的外公,徐徐的迈着步子,沉重中带着生活的凄苦。每每到此,幼小的我总是莫名其妙的一动不动,就那样蜷缩着,蜷缩着,然后突然转过身紧紧地搂住外婆,许久不放,尔后,眼睛里沁出几滴眼泪。也许,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外公的笛声就在我心中种下了那种淡淡的忧伤,浅浅的伤感的情怀。在以后的多次梦里和独处时,我脑海里出现的总是这一幕:在一间昏暗的小屋里,外公横着竹笛,我紧紧搂着外婆,外婆轻轻的拍打着我,空中弥漫着一种幽幽的气息……
  
 
  那是一段艰辛而又淳朴快乐的生活。每天清早,外公外婆扛着工具,我则晃悠悠提着铝水壶,去四五里外的做砖坯的工地。然后是挖土,和泥,踩泥,我也曾光着脚丫在泥堆上踩过,泥巴粘着小脚,凉凉爽爽的;这些好了之后,又准备上粉煤灰,外公就开始就着木模做起砖坯,我和外婆则负责用木板把外公做好的砖坯端去一排排垒好。我力气很小,经常端者两块砖坯都要左摇右摆,东晃西晃的。累了,就休息一下,外公外婆一般在凉棚下扇着自制的纸扇,笑咪咪看着我。而我总是闲不住,也没有累的概念,四处跑着数新做的砖坯,完了回来骄傲的向外公汇报:我们又做了多少多少……这时外公就会露出欣慰的笑,那么的纯朴,天真,快乐,以至多年后上大学看到周围莫衷一是,含意深刻的笑,我总会想起外公粘满泥土的笑脸,那么的让人感到心疼与踏实。经常这时,远处会有人在大声吆喝:“雪糕!”外公也会大声呼喊:“噢……这边拉!”然后给我们三人一人买一支一角五分的大雪糕。我经常是舍不得吃,而是把雪糕放在杯子里,让它慢慢融化,再一小口一小口的抿着,咂着嘴巴,往往一只雪糕要吃上半个小时。
  
 

    小时候我伤心的事不多,但那一次我却是真的伤心了:一场突降的暴雨把我们几天时间刚做好来不及用竹胶板遮盖的一堵砖坯淋湿浇透了。看着自己一块一块垒起的心血顷刻间变成了一堆烂泥巴,幼小的我开始懂得什么是生活的艰辛,无情;什么叫辛酸,血汗钱。我好几天不哭不闹也不说话,害得外公还以为我生病了。后来我上大学后家里的条件好转,我仍旧是吃的不到两百元一月的伙食。虽然爸妈叮嘱我不要节省,好好照顾自己,但我总是不忍心,我总是在想那场大雨中被毁的自己辛辛苦苦用幼稚的小手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砖墙:也许这是在和自己赌气,在和社会赌气,在和身边大把大把花钱的同学赌气。回去一次,妈妈总说我瘦了,要给我买补品,其实她哪知道那幼小的心灵曾经受过多大的心灵创伤啊!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使我体验到“生活的无常”是舅舅的高考落榜,寄托了外公全部心血和整个家族期望的舅舅终究没有跃过龙门。恰好当年国家有新政策不准复读,就这样舅舅放弃了自己的求学之路,成了另一类人:社会青年。
 
 
  当时的舅舅有好几个选择。一是外出打工,可外公外婆坚决不许,舅舅是家中唯一的男人,外婆不放心。虽然若干年后,被生活捉弄的风华不在的舅舅还是选择了外出打工,但他已错过了最好的时光和最好的机遇,这一件事也成了舅舅心中不言的疼。正由于此,而后我所走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包括高考报学校,志愿,乃至后来的选专业方向,都是我一人在默默的抉择,放弃。
  
 
  另一个选择是高考后他班上有一个女孩向他表露了心迹,并且表示可以找关系安排舅舅当教师。那女孩很不错,小时候的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就这么认为的。不知舅舅是否喜欢她,那时的我尚小,不懂的什么叫“爱情”,元好问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也是后来学的;但我经常在舅舅的抽屉里找出同学送他的用娟秀的小楷写的诗集。这件事后面也不了了之,好像外公是不赞同这样的。再后来,我上大学后,我才突然明白,外公不喜欢那女孩的缘故是她不应该说她可以托关系安排舅舅当老师,也正是这,舅舅也就没有任何表示了,其实他是很喜欢那女孩的。也许那句话是那女孩不经意说出来的,但是,正如当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改变了整个世界一样,生活也因这一句话而改变了,不知多年后那女孩要是知道这情况会又何感叹?
  
 
  最终,舅舅选择了照相和开书店,而看的的第一本小说《三毛全集》,以及后来的武侠《鹿鼎记》正是我在舅舅的书店中偷偷找出来看的。再后来,舅舅结婚,生孩子,关店铺,和舅母外出打工……绕了一大圈,舅舅又回到了起点。
  
 
  在幼小的我眼中,舅舅曾是一个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的书生;写诗,雕刻,画像,无所不能的才子。但生活的戏弄,世俗的约束,家长的意志,却使舅舅最终沦为一个平庸,狂野,放荡,为生计奔波的市井中人。过年碰到回家探亲的舅舅:通宵玩牌,高声附和,大碗喝酒,早无了当初的儒雅,这一度使我的心隐隐作疼。我一直在天真的幻想:“要是当初舅舅考上了大学,或是当初舅舅执意外出闯荡,现在会是怎样?”
   
  
 
    一着不慎,丢失的是人生的帅旗;一念之差,差距可是一生的命运。对于一出生就掉在了起跑线后的农村孩子:高考是我们唯一的期盼,人生的分水岭,改变命运,除此之外,其他皆是宽人之语,饱汉不只饿汉饥的隔靴搔痒之语。
  
    那时,外公身体还好。

评论 8

发表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有过,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二)

    从十六岁开始,家从此变成了我临时的栖息地。
    我就读的高中离外公家很近,因此,每个周六下午的半天假我总是提一大口袋衣服去外公家洗,然后用洗衣机甩干,晾着。一般五点左右往学校赶时,衣服基本上干了。然后提着外婆准备的辣椒酱,油炸红薯片,伴着路上的虫鸣鸟叫,小心绕过有狗的人家,悠哉游哉赶回学校去上晚自习。
  
  舅舅,舅母外出打工好几年了,刚刚满三岁的表妹悦悦则成了我们欢乐的对象。由于多年劳苦,外公身体开始变坏,经常咳嗽,脚也不方便,不能出远门。冬天只有整天呆在火炉旁边写毛笔字,我记得外公还托我向班主任老师要过一大捆旧报纸来练字。为了和外公有话说,我也开始写起毛笔字。偶尔周日在外公家闲着,我和外公各占桌子的一方,静静的写毛笔字。我写的很差,外公经常停下来指点,那一刻,我感觉外公内心很满足,很骄傲,很快乐。这时候,悦悦也会凑上来在一旁写字,逗他爷爷,扯胡子,基本上没读过书的外婆一般这时都会安静坐在一旁看我写字,好像要把我的样子刻在脑海里,生怕我明天就不见了似的。
  
  竹笛外公已吹不响亮,变为拉二胡,自然,那只被外公摸的光滑黑亮的竹笛也就到了我的手中。我们放月假有两天的光景,傍晚时分我经常我外公合奏:我吹竹笛,外公拉二胡,悦悦则经常不请自来在一旁清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其实表妹音乐天赋很高,电视里的主题曲她听上两三遍就能基本上唱出来,而且音色不错,很像杨玉莹,很甜很甜。悦悦身材很柔韧,经常要我扶她“划一字”。我想,要是她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声乐教育,说不定我们湖南就又可能出一个宋祖英了。但这些只能是镜花水月,不抬现实,除非真的有什么奇迹发生。我一直这么想,我们的祖国根本不缺千里马,缺的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缺的是寻找的机制和培养的环境。
   
  那时,我在外公家很随便,因为只有外公,外婆,悦悦和我四人。隔代人都有种说不出的亲和感,一有空我就跑去外公家,帮着挑水,做煤球,上山砍竹子——外公会织各种竹制的农用器具的。而不管我干什么,悦悦总是要跟在我身后,一如当初我跟着他爸,屁颠屁颠到处跑,我见她不做作业,就逗她,说我今天来时在路上碰到你们苏老师,他问我你在家里是不是听大哥哥的话是个好孩子,我说暂时还不知道,下午回去时再告诉你们苏老师……马上,她就会信以为真,向我摆摆手赶紧回家去了。
   
  高中三年也许是我和外公走的最近的,也是外公最快乐的时光,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充满童趣。我一放假就呆在外公家,相反,自己家到真的成了可以忽略的地方。

2009/11/15 5:57:06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客,恩怨忘却,留伴真情从头说。
                        (三)
  一个酷暑后,我离家千里来到了有山城和雾都之称的重庆。
  
  来学校前,我先去了外公家。外公躺在床上,我在一边陪着说话,我答应外公去学校后给他写信,半个月一次。听我这么说外公才露出了许久没有过的笑脸,不过笑容里夹杂些许旁人无法触摸的孤独于伤感——这是我妈和姨们有时都体会不出觉察不到的。

  到学校报道之后,我们就被送到了龙的故乡、邱少云的家乡——铜梁的一支部队军训,据说是百将团——也就是这只部队诞生了一百个将军的。单调、枯燥、非人的军训生活让我感到压抑,感觉到没有书读的空虚,头一次我才感觉到外面的世界那么的让人期盼。于是,我花了好几个晚点名后半小时的洗漱时间,给外公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写了学校的大,军训的苦,没有书看的虚,教官的严……把信投出去后我就开始等外公的回信。可等到军训结束,直至回学校上课半个月后,外公的信才姗姗来迟,欢喜的打开,里面却只有薄薄的一张发黄的作业纸,上面一笔一划刻着为数不多的几行字。我知道外公的病又加重了,写信都开始费劲起来!

  我给外公回了信,又等,可等到快放寒假时都没有收到外公的回信,我也就没写信了。大学生活的新鲜,城市的美丽朦胧让我暂时忘记了外公,忘却了在家中度日如年躺在床上的外公。可奇怪的是,我寒假回家见到外公时,我心中竟然没有丝毫的愧疚感。难道这就是长大的必然,生活的必然吗?“儿大不由娘”我突然发现才过半年我和外公已经有了很大的隔膜。

  我参加了学校的铜管乐团学长笛,教我的是重庆市歌舞团的一位退休的老爷爷。每个周日,赵老师戴着毡帽,颈上用细绳挂着老花眼镜,笑呵呵弥勒佛似的赶到学生活动中心。我经常在路上碰到赵老师,赵老师就和我讲他的故事:他十六岁就进了歌舞团,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他有糖尿病,不能太用气,但他喜欢和年青人呆在一起,热闹,快乐,能和人说说心里话;他说每天下午都要去嘉陵江钓鱼,和鱼儿聊天;他教了好几个很有天赋的学生,都考上了清华北大,他的女儿在英国留学,很快就要回国了……每每讲起这些,赵老师脸上就止不住笑容,这是完全不同于外公的笑脸:这是一种怡然自得,大度风雅,功成名就,笑看人生的笑。这时,我总会想起我的外公:多大的差别啊,当赵老师笑呵呵和我们打成一片时,我那多病的外公正孤苦无依的躺在床上,或许在想着往日的时光,年轻的岁月,或许是自己的身后事?由于赵老师周二下午又在给学校的民乐团上课,我就悄悄逃课去听:从赵老师的眼里,我找到了外公的身影。


  回家时,我和外公讲起赵老师,外公一个劲替我高兴,说我碰到一个好老师,然后又是别过身去黯然神伤。尔后,外公就要我用长笛吹老师教的曲子,我想了想,便吹了《梁祝》的第一段: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阳光明媚,虫儿在欢叫,鸟儿在清唱……我看到外公久违的笑脸:虽然其中夹杂着几滴清泪。我又用我新买的竹笛吹赵老师改编过的《青藏高原》:高亢明快的十六分音符在空气中快速的飞舞;“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单吐、双吐音一个个清晰的蹦出来,在空中相撞,融化;快速均匀的颤音是站在极高处的那种极致的欢喜和心惊……外公要我吹了两遍,昏暗的小屋中散漫着了明亮欢快的气息。我知道,其实外公是想出去走走,到外边去看看,闷在家里又没有个人说话太伤人了。然后,外公又要我教他长笛,我扶着外公把长笛握好,外公却又叹了口气,放下长笛,说“老了,不行了,肯定吹不响了,还是你来吧!”那一刹那,我们都默然无语,我很伤心,外公也很伤感。才短短的半年的光景,外公已是老态龙钟,再也瞧不出半点当年的风范了。外公已慢慢离我而去,渐行渐远,我们的心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以前的往事也越来越模糊。我那纯朴的姨们和我的妈妈,平时除了给外公买补品就是帮着干活,唯一的知心人,可以说说话的人——我又开始走上自己独立的人生轨迹,在这样一个身体多病,心灵干涸得不到慰藉的心境下,外公能不老吗?
  
  开学后,课程渐多,我也慢慢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变得懒散,浮躁,也没有给外公写过信。外公六十大寿我给外公隔壁家拨了电话,可外公不能走动,只好外婆来接,和外婆聊了几句,心就开始慌起来,匆匆挂了电话,心虚的跑着,脑海中一片空白,喃喃自语:“这究竟是为什么,一切怎么会变成这样子的?”

  我懂事起就知道《渴望》,绕了一大圈,我还是在“渴望”。我一天天在长大,外公却一天天老去;我的追求越来越多,外公的期盼越来越少,越来越渺茫;我思想越来越复杂,可我和外公的感情却在慢慢淡去。梦里依稀有外公的影子,却没了当初的笑容;想对外公说些什么,可每每此时,大脑中是让人恐怖的空白。我们长大了,却把感情丢失了;我们成功了,却把人生的根基丢失了;我们回家了,可心的距离让我们依旧象是隔着千山万水;我们来问候了,可话语总是那么的生硬,又回到了人生的出发点。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生活在捉弄我还是我在戏弄生活?
   
  我把外公送我的竹笛特意留在了家里,留给我的弟弟,可是,弟弟会继续我的感情吗?我有点茫然。暑假回家时我发现竹笛里已有蜘蛛在安家了:雪白的蜘蛛丝,美丽的蛛网,那么的让人心疼与无奈。
   
    外公仍然一天天在床上躺着。
    我依旧在重复我的人生轨迹。

2009/11/15 23:31:28
好长啊
感动中……

2009/11/16 7:05:50
写的很好 至少让我看起来觉得很真实
希望LZ能继续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2009/11/17 3:09:55
其实很多时候亲人、父母的期盼是很少的,那怕就一通电话,一句问候就够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连这些都做不到:(

2009/11/17 11:51:44
我渴望早点毕业啊

2009/11/18 8:07:21
我一打电话基本半个多小时

2009/11/18 21:11:26
多年在外,已经习惯了什么是远方,想想,有时还是古人的那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只不过现在的忠是换成了我们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2009/11/19 9:02:37
8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