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虎溪校区的银杏叶黄的够灿烂,让人无法抑制的激动。可是竟然一直和着童年秋天的记忆压抑在心头,屡屡让人失落与隐隐的哀伤。
那些流逝的童年岁月,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而现在,常常的浮躁不安或现实诱惑,让我这个农村娃,山里娃时常感到不踏实。那些岁月里,多么单纯而幸福的孩子!
“----那些个冬天的事
做着工作,朋友的一句话勾起了许多以往的记忆,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小事,虽然现在想起来很囧,但是却还是觉得心里美美的。
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初中生,学校在一个不是很发达的小镇上,虽然不繁华,但是对于一直没有出过大山的农村孩子来说,却还是充满了诱惑。深处破落的的小镇,犹如鱼儿从一方水塘到了大海一样的畅快。
彼时,食堂已经是私人经营,为了赚取利润,两个食堂互相想法设法的变着花样,但是,却还是那么难吃。我记得那一次早上买了一个豆沙包,结果吃起来竟然有一股没有味道,从那以后,看到豆沙的东西就像呕吐。
于是,吃多了食堂的“佳肴”的同学们开始买泡面吃,那是的泡面还记得是五毛钱一小包的,只有一层面饼,教室里不能带碗筷进去,宿舍有没热水,于是,在寒冷的冬天,聪明的同学想了个法子,拿着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一次性塑料杯(透明的那种),把面饼弄碎装在杯子里,小心翼翼的撕开调料包倒一点在里边,然后装满热水,有的人用书盖在杯子上,有的人则就那样敞着杯子,有的人甚至边喝边吃。等到差不多面饼泡好了,热水也差不多可以喝了,然后,有的人一下子就连面带水倒在嘴里吃了。
就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终于吃完了,如果还剩下调料没用完,有人则把调料倒在手心,舔着吃了。
现在想起来,好囧。但,很幸福!
彼时,因为是不发达的小镇,所以经常因为电力不够而停电,然后学校的商店蜡烛销量很高。上晚自习的时候,站在操场上,一眼望去,在黑暗中,教学口却发出盈盈的光亮,瞬间,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新鲜感!偶尔老是不在教室,有些人就拿出纸片来烧,用来取暖。还有的用各种各样的东西蘸着掉落的蜡油,自制蜡烛。但是最经典的是,有的人开始运用浅薄的物理知识,用一次性水杯装点水,放在蜡烛上边烧,但是,总会把杯底烧穿,反复试验,终于,水开了。那是,完全忘记了在自习,实验的,围观的,都欢呼雀跃起来!
彼时,因为大都是农村的孩子,所以没钱买好点的鞋子,脚冷了,只要有时间,不管男女,都开始玩“对脚”,你出左脚,我出右脚,然后使劲靠在一起,这样来回几次,脚就热了。
彼时,因为没钱买橡皮擦,很多同学都拿着输液瓶子的盖子来擦错别字,要是再擦不掉,那就沾上点口水,继续擦,往往擦了以后不是一团黑,就是本子破掉了。
彼时,因为没钱买小刀,铅笔没办法削,想了个办法,把铅笔拿到粗超的墙壁或者底板上去磨,虽然磨出来不整齐,但是还是可以写字的。
彼时,刚刚被要求用钢笔写字,但是害怕写出来不整洁,不好看,于是用尺子对着本子上的线,在用钢笔写,往往写出来以后那个字靠着尺子那一边都有多余的墨水,看着也别扭。这样写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后,老是就禁止这样写了。
彼时,刚刚接触英语,因为不会读,还是会把“a”读成“啊”,而不是“哎”,这还被英语老师笑话了,说我们是农村来的。于是,为了记住读法,很多人用笔在英文下边写上读音差不多的汉字,比如:thank you,就在对应的下边写上:三克油。当时被老师骂的狗血淋头,但是现在好像很流行这样子说。
彼时,没钱坐车,下午五点放学了才和同学们一起走回家,记得那时走回家至少要三个小时,冬天天黑得早,又冷,往往到半路天就黑了,然后就借着月光走,要是遇上没月亮还下雨,那回家以后就没的样子看了!那时候,在我们那边的一个山垭上,往往会聚集很多家长,都是等着接在路上的我们,要是没见到自己的孩子,便会问别的孩子:“你看到我家娃儿没呢”。
彼时的彼时,虽然囧,虽然累,虽然穷,虽然日子很艰苦,但是,却觉得那么开心,过得那么简单,现在想想,要是能在那样过一次,该多好,不顾忌世俗的眼神,做真正的自己!”
转帖妹妹的一篇话,顺便寄托自己的怀念。出到家以外的世界来,多了诱惑,少了原味的幸福。修性静心,尽量多地去创造和感受童年的幸福。安慰自己,珍惜当下。愿世界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