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此生未完成》。
书的副标题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我觉得,恰如其分。每一篇文字,都饱含了对生的眷念以及内在的坚强与感恩。
很早就有人向我介绍于娟的博客,连同那些闪耀的光环,复旦女博士、海归、抗癌明星。彼时,她尚在与病魔抗争,博客大红大紫。读完了几篇博文之后,我关了电脑,默默祝福,但不愿做一个围观者。今年四月,于娟离世,围绕她的纪念和图书推广铺天盖地,在新华书店,我看到了《此生未完成》,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买下,而是匆匆瞟了一眼之后变快步离开。
我始终相信,只有繁华落尽归于平静之后才能体悟到于娟文字里的真诚,我不愿也不能愧对这份真诚。
恰如此时,重构之后,内心安静,向往生活上的回归。捧起这本书,走进一个面对死亡坚强和高贵的灵魂。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有时在午休时看一会,有时在读完paper后把书拿过来续上几页。于娟的文字清秀而平和,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是对是内在的从容和对生命无限的热爱。于娟是一个体谅丈夫的妻子,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一个孝顺母亲的女儿。书中提到了于娟劝丈夫合理解决生理需求时的大度,提到了为了儿子土豆放弃自由的从容,提到了在挪威留学期间凌晨送报纸攒钱让母亲来挪威与之团聚的快乐与艰辛。
豆瓣上给了这本书很高的评分,9.2分。我无意吝啬对这本书的溢美之词,她配得上五星的赞誉和所有的褒奖。但是,我终于不忍心去给这本书下个判断。从书中,我读出了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一个妻子和一个女儿对生命无限的留恋,对亲人无尽的爱,更多的,我感受到的是于娟内在的从容和勇敢。如此从容的告别,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也不放弃生的希望,也不放弃对生活终极意义的求索。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不知死,又如何能够理解生之灿烂和绝美。于娟在生命的最后的体会和追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如何在我们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不必发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叹。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一书中,保尔在瓦莉娅和故乡的同志们被送上了绞架的广场上感悟出生命的真谛,人,要赶紧生活,赶紧完成生命里的未完成,我们为爱、为理想也为怒放的生命而生。
忽然想起,一个月了。重庆的夏天重又热浪滚滚,连同我燃烧的青春,只为追求此生一定要的完成。
如果那一天真的要来到了,我希望可以从容不迫的说,我的一生,用来追求信仰的安放、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我没有可后悔与遗憾的。
抓紧生活,爱和成长,此生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