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算来,出门的日子也有7年了。7年来,回家又离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而思家的情素,却是积累了7个春夏秋冬。时常,想起爹妈,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想起那段1公里长的“送儿路”……
我的家在赣西的一个小山村里,四周群山环绕,只在东边有一条通往城区的公路,带来外面的世界。家乡的经济落后,但家乡的人勤劳而憨厚,如流水,如大山般的。
俺爹俺妈没有创下殷实的家业,惟独养了三个让人称赞的儿女。就是因了我们姐弟三人,俺爹俺妈辛苦了大半辈子,双鬓泛白仍没享受一天幸福的日子。每念至此,心中总不是滋味。
记得每次离家的前一天晚上,父亲把一叠钱交至手中的感觉,叫我在学校要吃好。钱不多,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关切与希望。我知道那些钱都是爹妈省吃俭用给攒下来的,我在学校吃最差的饭菜,都比家里要吃得好,而我,还有什么理由拿那些钱去做些无谓的用途呢?父亲从来没有像有些父亲那样对儿子一两句话的忠告,他,将一切都表达在无言中,而我,清清楚楚地都意会到了。
而母亲,总会在第二天早早地起来,她是要送儿子一程。山路崎岖,因为有了母亲的相送,而走得平稳。前年春节后返校,我故意早起,想趁母亲未醒时偷偷地离去,因为实在不隐心母亲在那样寒冷的清晨陪我挨冻。然而在半路的回首,看到了那个陪了5年的熟悉的轮廓向我移来。那时那刻,我流下了酸楚的泪,娘,请原谅儿子对您的不了解。母亲在那“送儿路”上留下的足印,丈量了她对儿子的深情。
家乡的双亲养育了我,家乡的山水陶冶了我,家乡的路把我送出了乡关,他们,是我逐梦路上的动力,他们,是我魂牵梦绕的所在。不会忘记第一次离家时的诺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总有一天,我要让双亲过上安逸的日子,让家乡的山更清水更秀,让那崎岖的路不再崎岖。
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草窝,我甘愿把我的心安于这草窝中,因为这里,有我一生享用和牵挂的亲情。